一
台湾学者陈炳良、郑明娳、黄永武等一致认为:猪八戒的原型是印度佛经故事中摩里支菩萨的坐骑金色猪(参见张静二《西游记人物研究》第三章“八戒”注7,台湾学生书局,1984年8月)。其主要依据是,在《西游记》杂剧第四本“妖猪幻惑”一出中,猪八戒出场时自称是“摩利支天部下御车将军”。唐三藏译《佛说摩里支菩萨罗尼经》中,确有一只金色猪供菩萨骑乘。现藏英国大英博物馆的敦煌唐人绘图像中,有《大摩里支菩萨图》,上绘大摩里支菩萨脚前亦有一只金色猪。在猪的造型上二者有别:经中的猪是彻头彻尾的猪,菩萨坐在猪身上,还有猪车。画像中的猪则是猪头人身的立像,两手架开,作奔走如飞状。 摩利支天像金色猪是杂剧中猪八戒的原型,这一点不容否认。但是说“御车将军在小说家笔下,遂变成西行取经时挑担的脚夫”(黄永武《猪八戒的由来》,转引自《西游记研究》。江苏古籍出版社)则有失斟酌。第一,虽然敦煌唐人绘图像中的金色猪已是猪头人身,和小说中猪八戒的体貌相类,但二者之间并无关联。敦煌藏经洞北宋初(公元11世纪)即已封闭,直到公元1900年才被重新发现,其间《大摩里支菩萨图》久已不为世人所知。而猪八戒形象迟至元代才出现在取经故事中,不可能受到图中金色猪的影响。杂剧中的猪八戒就是以经中金色猪而非画中金色猪为原型。他化身为“黑汉子”,偶而会现出猪的本相,但从未以猪头人身的体貌出现。第二,小说与杂剧中猪八戒的身世截然不同。杂剧中的猪八戒原为“摩利支天部下御车将军”,因“盗了金铃”“顿开金锁”,而“潜藏在黑风洞里”。小说中的猪八戒“本是天河里天蓬元帅,只因带酒戏弄嫦娥”,被贬下尘凡,入赘于福陵山云栈洞。这说明小说家塑造猪八戒形象时另有所本。 二大陆学者龚维英在《猪八戒艺术形象的渊源》(《文学遗产增刊》15辑),《西游记系仙话小说述论》(《明清小说研究》1988年第2期)等文中,以小说为基础,认定猪八戒“形象的最原始依据应该是古神话中黄河之神——河伯冯夷”。龚文的主要依据有二: 第一,“古神话河伯冯夷的化身为猪(封豨、封豕)\"(这一点陈咏、萧兵、林庚等都曾论及),“《西游记》内管理天河的天蓬元帅的化身亦为猪(八戒)”。“封豕为神兽,故而上应天象,是天上的星宿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奎日封豕,为沟渎。”古人“把黄河看作天河”,《古典录略》引《孝纬经》:“黄河者,水之伯,上应天河。”可见,“天河是黄河的升天”,而天蓬元帅则是河伯的升仙(按“天蓬”本为道教仙官名,吴自牧《梦粱录》和元剧《锁白猿》中都曾提及)。 第二,古神话中河伯和嫦娥是一对“怨偶”,小说中猪八戒和嫦娥亦有“情欲的纠葛”。 龚文云: 张衡《灵宪》说: “嫦娥,弈妻也。 ”《天问》却说翌“妻彼洛嫔”,“是洛水女神洛嫔,亦曾为羿之妻。 那么,嫦娥殆即洛嫔。 洛嫔即宓妃。 据王逸《楚辞章句》: ‘羿又梦与洛水神宓妃交接也。 ’洛水为黄河支流,洛水女神为黄河男神(河伯)之妇,是相宜的。 是洛嫔(宓妃)作为河伯妇,又通淫于羿,并进而成翌的妻室。 她之所以奔月,盖悔其初衷,复怀念故夫,而不满于羿的‘射夫河伯’也。 ”(按: 洛嫔、宓妃、嫦娥、玄妻、纯狐实为一人,或一个人所衍化,对此,闻一多、林庚都曾论及)龚文又云: “坊本《七十二朝四书人物演义》交待嫦娥的来历,说她原来是黄河河神河伯的新娶夫人,‘是宓国之女,名为宓妃(即洛嫔),小字嫦娥’。 后来,河伯新妇嫦娥改嫁羿; 河伯索妻,被羿射杀(戴不凡《小说见闻录》,浙江人民出版社)。 此说的出处自然是《天问》所言: ‘帝降夷羿,革孽夏民。 胡射夫河伯,而妻彼洛嫔? ’”小说中的天蓬元帅猪八戒亦曾为嫦娥而受刑遭贬,与“河伯为了洛嫔被羿射伤”并无“殊异之处”。 龚文的分析推断使我们清晰地看到,天蓬元帅猪八戒身上确实存在着河伯冯夷的影子。但是有三点必须加以说明: 河伯像第一,猪八戒的好色性格在杂剧中已突出的表现,与“河伯娶妇”无关,是以古人关于猪好色的民俗观念为依据的。钱锺书《管锥编》已有评论(参见该书第1册27-28页,第2册724页),此不赘述。第二,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并不缺少猪头人身的神怪形象。如《山海经·海内经》所记黄帝后代颛顼之父韩流是“豕喙”;《神异经·西荒经》所记颛顼的不才子梼杌是“猪口牙”;《淮南子·地形篇》又记有“豕喙民”,一国的人,嘴巴通像猪。人的脑袋上长着猪的嘴巴,和猪头亦相去不远了。据《楚辞·大招》,上古神话中的刑戮之神蓐收是“豕首纵目”,其形象已近乎猪头人身。洛阳西汉卜千秋墓壁画中绘有“猪头神”(参见萧兵《楚辞与神话》76页),说明当时还有与之相关的传说。《太平广记》卷285引《通幽记·东岩寺僧》所记东山上人役使的“圣者”亦是个猪头人身的怪物,更接近于猪八戒的体貌。(印度佛经故事中的金色猪在唐代画家的笔下变为猪头人身,应是受到了这类神怪形象的影响。)在《西游记》成书前,元代磁州窑唐僧取经枕所画猪八戒已是猪头人身。从时间上看,取经枕与《西游记》杂剧同时,当亦是以金色猪为原型,但从外在体貌上看,则又受到上述神怪形象的影响。这种人猪兼备的体貌,显然比杂剧中金色猪的化身“黑汉子”更加鲜明独特,再赋之以人猪结合的性格,即成为形神一致的文学形象。因此,小说家必然会选择猪头人身式的猪八戒,并让他腆起大肚子,走上西天。当然,自幼喜好“奇闻”,爱读“野言稗史”的吴承恩,也很可能从上古神话、唐人传奇中得到直接的启发。
(资料图)
订阅
感谢您对本刊的厚爱,2023《文史知识》继续贴心陪伴您,忙碌中别忘了订阅哦:
【邮购方式】
邮局汇款地址: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《文史知识》编辑部(收)
邮编:100073
电话:010-63458229(编辑部)
010-63265380(书店)
注:邮购每册15.00元,挂号每次另加3.00元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微信号:wszs181
QQ群:713071938(新群)
新浪微博:@文史知识杂志
官方网站:中华书局/文史知识
投稿邮箱:wszs@263.net.cn
电话:010-63397473
010-63458229
•end•
文史
知识
大专家写小文章
准确、生动、有用深入浅出,雅俗共赏
知识性、趣味性、学术性兼备内容
涵盖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作者
荟萃全国一流文史专家
《文史知识》(月刊),每月1日出版,定价15.00元
国际标准刊号:ISSN 1002-9869
国内统一刊号:CN11-3153/K
国内发行:北京市报刊发行局(邮发代号:2-271)
国外发行: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(国外代号:M627)
终审:李占领 二审:赵晨昕
制作:李 猛
京东旗舰店二维码
扫描后在搜索栏输入“文史知识”购买
伯鸿书店微店
《文史知识》合订本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