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动态 > 正文

理论视界|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着力提高为民服务水平|天天要闻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完善分配制度,健全社会保障体系,强化基本公共服务,兜牢民生底线,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,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。”在实践中,我们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,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,让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更加充实、更有保障、更可持续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应有之义

当前,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完善,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稳步提升。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,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,期盼有更好的教育、更稳定的工作、更满意的收入、更可靠的社会保障、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、更舒适的居住条件,这对我们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、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。

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。公共服务关乎民生、连接民心。公共服务发展和民生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,是美好生活具象化与现实化的重要路径,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着力点。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,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、优质化水平。

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应对风险挑战的现实需要。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依然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,各种超预期因素随时可能发生。越是在这样的时候,越要兜牢民生底线,进一步做好惠民生、暖民心、强信心工作。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,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,能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民生基础,汇聚起勇往直前、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。

构筑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

打造普惠公平优质的现代化幼育和教育体系。在幼育方面,要构建以家庭为基础、社区为依托、机构为补充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,顺应发展需要加快推进智慧托育服务。在教育方面,要引入对接优质教育资源,实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、高中教育特色优质、高等和职业教育融合创新。

打造高质量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。不断完善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,持续扩充新行业新岗位;组织实施“创业主体培育”“创业政策支持”等计划,更好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;聚焦高校毕业生、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,开展就业兜底帮扶。

打造全周期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。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到基层,全力打造15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;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,完善大病保险、医疗救助等制度;构建医防融合公共卫生服务体系,建立健全重大疫情救治机制。

打造多样化可持续的养老服务体系。强化社区养老服务,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;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,大力推动智能养老便民服务;拓展养老机构服务功能,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。

打造惠民宜居的住房保障体系。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,实行公租房实物配租和货币补贴等保障方式;加快住房改造,提高宜居水平;强化智能社区建设,提高生活便利度和社区治理效率。

打造普惠全覆盖的社会救助服务体系。逐步健全完善社会救助服务体系,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特困供养救助制度,健全低保标准与消费支出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,持续关注留守妇女、困境儿童、残疾人等重点人群保障与服务。

创新机制,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

建立动态调控机制。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利益问题,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清单随发展需要实时调整。各级政府可通过规则制定和政策鼓励,拓展经营主体进入非基本公共服务的渠道,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需求。

健全监管机制。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,要明确标准体系,完善管理制度。在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,要建立统筹机制,放开服务市场。相关部门在加强基本公共服务、保障基本民生的同时,还要承担起政策引导、规范管理等方面的责任。

完善转化机制。政府部门应通过居民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,找出本地公共服务存在的短板,注重居民日益提高的公共服务诉求,提高服务水平,使公共服务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、获得感。

探索融合机制。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,缩小地区、城乡间的差距。发挥“互联网+”优势,提高部门间协同程度。依托智慧终端、云服务等,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服务业提供分析依据,促进公共服务业和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(邢明强 作者系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学研究所研究员)

关注河北新闻网,了解河北最新新闻。

关键词:


您可能也喜欢这些文章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北方音箱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50   联系邮箱: 55 16 53 8@qq.com